林贊庭

林贊庭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贊庭,1930年出生於台中縣豐原神岡鄉,1949年自台中一中畢業後即進入農業教育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教,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為第一期練習生,學習攝影、錄音、剪接、燈光、沖洗等電影專業技術。

1950年,林贊庭第一次參加電影拍攝工作,在《惡夢初醒》片中跟隨攝影師王士珍擔任攝影助理。1954年,農教改組為中影公司,升任台中製片廠技術員。1957年,中影將林贊庭外借給台灣電影公司拍攝台語片《愛情十字路》,這是他首次掌機攝影。1961年,林贊庭退伍重回中影任職,正值第二期台語片興起,攝影需求量大,他便與時常在霧峰合拍台語歌仔戲電影的李泉溪、洪慶雲合資購買Arriflex IIA攝影機。他那時經常被外借,大量接拍歌仔戲或時裝的台語片。1963年,大都影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他也入股大都,和周天素、陳棟、李泉溪、洪慶雲、廖繼耀等股東一起承包黑白片的沖洗業務和攝影、燈光技術業務。至1966年為止,林贊庭共拍攝五十多部台語片。

1962年,中影和日本大映合拍的70毫米電影《秦始皇》(秦・始皇帝)來台拍攝外景,林贊庭被調派擔任攝影助理,之後赴日跟隨該片攝影師高橋通夫學習彩色電影攝製技術。《秦始皇》殺青後,仍留在大映協助後製工作到首映結束。後來又為中影與日活合拍的《金門灣風雲》(金門島にかける橋)擔任唐寶雲的翻譯,直到殺青。在日本期間,林贊庭也在日活《何必有我》(ひとりぼっちの二人だが)一片中擔任攝影橫山實的助理。1964年返台後,即升任中影攝影師。當時台灣電影正由黑白片轉為彩色片,林贊庭在日本學習所得立刻派上用場,中影把他外借給香港天南公司拍攝《新婚大血案》,成為他個人第一部國語彩色片作品。1965年,林贊庭拍攝國聯的《菟絲花》,受到李翰祥導演的賞識,1967年與甫自義大利學成歸國的導演白景瑞合作拍攝《寂寞的十七歲》,以該片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獎與最佳攝影技術特別獎,自此兩人合作多年。

70年代以後,林贊庭開始與劉家昌、陳耀圻、王銘燦、萬仁、王童、林清介等新一代導演合作。1978年,林贊庭買下聯邦片廠的所有設備,把服裝和小道具賣給華國電影製片廠的周劍光,大道具也另外出售,自己留下攝影與燈光器材,自組贊益企業有限公司,經營攝影機、鏡頭、週邊配備的出租與買賣。1979年在濱江街設立益豐片廠,經營廣告片、MTV、電視節目攝製及器材租用等業務,並經常擔任日本電影的台灣外景製片。1981年,自中影退休,到1992年的《兩隻老虎》為止,他的攝影品共有一百三十多部,拿過三次金馬獎和一次亞洲影展最佳攝影。1996年底結束益豐片廠業務。他曾擔任中華民國電影攝影協會第三、四屆理事長,並於2003年出版《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一書。

2021年,林贊庭獲頒第58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他的兒子林良忠克紹箕裘,為李安《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等片攝影師,之後曾與中國導演魯曉威、彭小蓮、謝衍等合作《如煙往事》、《上海往事》、《花橋榮記》等片,2002年拍攝英國票房喜劇片《我愛貝克漢》。2004年,林良忠在與彭小蓮合作的電影《美麗上海》,以編劇的身份獲得夏衍電影文學獎,2005年以中國導演寧才的《季風中的馬》獲得第26屆南非德本國際影展最佳攝影獎,同年以中國導演張揚的《向日葵》獲得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影展最佳攝影銀貝殼獎。爾後仍與兩岸導演合作拍片,也先後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及台灣藝術大學。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林贊庭
典藏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容描述

林贊庭,1930年出生於台中縣豐原神岡鄉,1949年自台中一中畢業後即進入農業教育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教,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為第一期練習生,學習攝影、錄音、剪接、燈光、沖洗等電影專業技術。

1950年,林贊庭第一次參加電影拍攝工作,在《惡夢初醒》片中跟隨攝影師王士珍擔任攝影助理。1954年,農教改組為中影公司,升任台中製片廠技術員。1957年,中影將林贊庭外借給台灣電影公司拍攝台語片《愛情十字路》,這是他首次掌機攝影。1961年,林贊庭退伍重回中影任職,正值第二期台語片興起,攝影需求量大,他便與時常在霧峰合拍台語歌仔戲電影的李泉溪、洪慶雲合資購買Arriflex IIA攝影機。他那時經常被外借,大量接拍歌仔戲或時裝的台語片。1963年,大都影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他也入股大都,和周天素、陳棟、李泉溪、洪慶雲、廖繼耀等股東一起承包黑白片的沖洗業務和攝影、燈光技術業務。至1966年為止,林贊庭共拍攝五十多部台語片。

1962年,中影和日本大映合拍的70毫米電影《秦始皇》(秦・始皇帝)來台拍攝外景,林贊庭被調派擔任攝影助理,之後赴日跟隨該片攝影師高橋通夫學習彩色電影攝製技術。《秦始皇》殺青後,仍留在大映協助後製工作到首映結束。後來又為中影與日活合拍的《金門灣風雲》(金門島にかける橋)擔任唐寶雲的翻譯,直到殺青。在日本期間,林贊庭也在日活《何必有我》(ひとりぼっちの二人だが)一片中擔任攝影橫山實的助理。1964年返台後,即升任中影攝影師。當時台灣電影正由黑白片轉為彩色片,林贊庭在日本學習所得立刻派上用場,中影把他外借給香港天南公司拍攝《新婚大血案》,成為他個人第一部國語彩色片作品。1965年,林贊庭拍攝國聯的《菟絲花》,受到李翰祥導演的賞識,1967年與甫自義大利學成歸國的導演白景瑞合作拍攝《寂寞的十七歲》,以該片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獎與最佳攝影技術特別獎,自此兩人合作多年。

70年代以後,林贊庭開始與劉家昌、陳耀圻、王銘燦、萬仁、王童、林清介等新一代導演合作。1978年,林贊庭買下聯邦片廠的所有設備,把服裝和小道具賣給華國電影製片廠的周劍光,大道具也另外出售,自己留下攝影與燈光器材,自組贊益企業有限公司,經營攝影機、鏡頭、週邊配備的出租與買賣。1979年在濱江街設立益豐片廠,經營廣告片、MTV、電視節目攝製及器材租用等業務,並經常擔任日本電影的台灣外景製片。1981年,自中影退休,到1992年的《兩隻老虎》為止,他的攝影品共有一百三十多部,拿過三次金馬獎和一次亞洲影展最佳攝影。1996年底結束益豐片廠業務。他曾擔任中華民國電影攝影協會第三、四屆理事長,並於2003年出版《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一書。

2021年,林贊庭獲頒第58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他的兒子林良忠克紹箕裘,為李安《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等片攝影師,之後曾與中國導演魯曉威、彭小蓮、謝衍等合作《如煙往事》、《上海往事》、《花橋榮記》等片,2002年拍攝英國票房喜劇片《我愛貝克漢》。2004年,林良忠在與彭小蓮合作的電影《美麗上海》,以編劇的身份獲得夏衍電影文學獎,2005年以中國導演寧才的《季風中的馬》獲得第26屆南非德本國際影展最佳攝影獎,同年以中國導演張揚的《向日葵》獲得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影展最佳攝影銀貝殼獎。爾後仍與兩岸導演合作拍片,也先後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及台灣藝術大學。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參展記錄: 

1968/第6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最佳攝製技術特別獎(《寂寞的十七歲》)

參展記錄: 

1973/第11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愛的天地》)

參展記錄: 

1974/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獎(《雪花片片》)

參展記錄: 

1975/第12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女朋友》)

參展記錄: 

1976/第13三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梅花》)

參展紀錄: 

2021/第58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人物關係: 

林良忠[兒子]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0.3.22~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台灣 台中市 豐原區
地圖上標記點由機器自動判定產生,僅供參考。
識別碼
OM_TFI_201712_person_00001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