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 Eyemo

35mm Eyemo

典藏者
Bell & Howell
Bell & Howell 公司以自家 1923年上市的 16mm Filmo 攝影機做為基礎,自 1925 年開始生產 35mm Eyemo 攝影機。35mm Eyemo 最原始為單顆鏡頭機型,後才發展出帶有鏡頭轉塔(turret)可安裝三顆鏡頭的機型。Eyemo 攝影機發明的初衷為新聞片拍攝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Eymo 是美軍主要戰地用攝影機,後因許多好萊塢攝影師認為其輕巧的造型與機身,非常方便移動拍攝,一直到 1970 年代為止仍是是電影產業界相當熱門的一款攝影機。

1924 年(年份需再查證)由台灣映畫研究會的李書購得單鏡頭機型 Eyemo 帶入台灣,一直到 1930 年代才改為轉塔式三鏡頭座機型。Bell & Howell Eyemo 有手搖發條式(hand cranked)100 呎機型與電動馬達式 400 呎片盒(magazine)機型。因有手搖式的設計,適合在極寒地區或不適合使用電力的環境之下拍攝影片。含固定快門(fixed shutter) 150 度。拍攝速度可達 64 或 48 格/秒(frames per second)。觀景窗(view finder)必須透過視差校正刻度(adjustment for parallax)來取得正確的觀景畫面。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35mm Eyemo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典藏者
Bell & Howell
內容描述

Bell & Howell 公司以自家 1923年上市的 16mm Filmo 攝影機做為基礎,自 1925 年開始生產 35mm Eyemo 攝影機。35mm Eyemo 最原始為單顆鏡頭機型,後才發展出帶有鏡頭轉塔(turret)可安裝三顆鏡頭的機型。Eyemo 攝影機發明的初衷為新聞片拍攝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Eymo 是美軍主要戰地用攝影機,後因許多好萊塢攝影師認為其輕巧的造型與機身,非常方便移動拍攝,一直到 1970 年代為止仍是是電影產業界相當熱門的一款攝影機。

1924 年(年份需再查證)由台灣映畫研究會的李書購得單鏡頭機型 Eyemo 帶入台灣,一直到 1930 年代才改為轉塔式三鏡頭座機型。Bell & Howell Eyemo 有手搖發條式(hand cranked)100 呎機型與電動馬達式 400 呎片盒(magazine)機型。因有手搖式的設計,適合在極寒地區或不適合使用電力的環境之下拍攝影片。含固定快門(fixed shutter) 150 度。拍攝速度可達 64 或 48 格/秒(frames per second)。觀景窗(view finder)必須透過視差校正刻度(adjustment for parallax)來取得正確的觀景畫面。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資料: 

Motion Picture Camera Data, 1979, p.74

參考資料: 

Moving Image Museum 博物館內館藏說明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2003,p.204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捕捉影像的人] [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相關電影: 
類型: 
類型: 
類型: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25
創建地點
創建地點: 
美國
地圖上標記點由機器自動判定產生,僅供參考。
貢獻者
製造商: 
Bell & Howell
識別碼
OM_TFI_202011_object_000001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