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與王寶釧
※首部35㎜台語電影。
※雲林麥寮拱樂社演出。
本片於1955/8/20在南投草屯開拍。
1956/1/4在台北市的中央、大觀戲院聯映。三天後,美都麗戲院(今國賓戲院)加入聯映。
【劇情大綱】
流落在長安城外行乞、以破窯為宿的薛平貴,巧遇赴京趕考的蘇龍、魏虎。魏虎見薛平貴氣概不凡,便慷慨解囊相助。蘇龍、魏虎順利高中武狀元與武探花,還各自娶了當朝宰相王允的大女兒金釧和二女兒銀釧為妻。而薛平貴在街上結識了同為乞丐的王大、王三,並結拜為義兄弟。
王府家中尚有小女兒寶釧待字閨中,因此王允便決定於農曆八月十五日搭高樓讓寶釧拋繡球招親。前一晚,寶釧在後花園祈求月老賜姻緣,意外撞見正要翻牆而過的薛 平貴,寶釧見其相貌堂堂,將來必成大器,便與他訂下親事。隔天,薛平貴在紅娘的指引下順利搶得繡球,豈料王允卻嫌貧愛富不認乞丐為女婿,但寶釧堅持下嫁,甚至不惜與父親斷絕父女關係。
某日,薛平貴到相府拜見岳母王夫人,卻被王允趕出家門,還將薛平貴打昏在路旁,幸虧有寶釧和王大、王三不眠不休的照顧,康復後的薛平貴也專心習文學藝,不僅 降服了紅鬃烈馬,更獲封後軍督府。沒想到王允和魏虎卻故意將薛平貴改派為馬前先鋒,發派到西涼疆場。臨行前薛平貴匆匆與寶釧告別,儘管依依不捨,但寶釧還是祝福夫君百戰百勝早日回鄉。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中央:1956/1/4-1956/1/12。
大觀:1956/1/4-1956/1/12。
美都麗:1956/1/5-1956/1/10。
明星:1956/1/9-1956/1/10。
大光明:1956/3/2-1956/3/7。
大明(後改名三重戲院,與建國戲院前身之三重戲院不同):1956/4/16。
國影中心典藏宣傳小冊的演職員表上,本片由楊錦改編。
另在《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硏究個案》(p69)寫到「何基明在開始拍攝之前,先請楊一笑、李泉溪把它改編成電影腳本。」,因而推論楊錦與楊一笑可能為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