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3個藏品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 35mm 100 呎 Eyemo 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遇到大場面變得向中影台中廠租借 400 呎 Eyemo 攝影機,該機附有三個鏡頭,可連續拍攝四分多鐘。
白景瑞與賴成英(工作照)
白景瑞與賴成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賴成英(右)正在向白景瑞導演(左)解說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可裝入隔音罩子中,而轉盤上有四個鏡頭座,使用的是Altar鏡頭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盲女勾魂劍》外景拍攝。 軌道車上的是攝影師洪慶雲、左1為攝影助理涂東鄉。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 IIC。 1970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江冰涵(即郭南宏)策劃監製的國語片。
35mm Mitchell NC
35mm Mitchell NC
The Mitchell Camera Company
1932 年上市的 35mm Mitchell NC 攝影機,雖然比 Mitchell BNC 為早一款的型號,但反而比較晚才進到台灣,是台灣電影 1950 至 1960 年間最主流的攝影機。
35mm Newall Studio Camera
35mm Newall Studio Camera
Newall Engineering Limited
英國的 Newall Engineering 公司本業為量規儀器公司(gauge manufacturers),約於 1946 年與子公司 Optical Measuring Tools 共同製造攝影機。契機為當時的英國電影巨頭 J. 亞瑟瑞克(J.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 《聖保羅砲艇》團隊對打光很講究,若頂光太強造成演員臉部陰影太深,燈光人員就會以白色天幕或細孔白紗網來遮住陽光,然後再用炭精燈打出自然柔和的光。
《蘭嶼之歌》外景工作照
《蘭嶼之歌》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3年,導演潘壘成立現代電影電視實驗中心,網羅了燈光師曹小炳與攝影師洪慶雲等優秀的電影人材。 1964年,現代電影電視實驗中心拍攝了第二部彩色寬銀幕影片《蘭嶼之歌》,自香港邵氏調來的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支援,又自購Colortran燈材與變壓器。
王士珍(上海明星公司工作照)
王士珍(上海明星公司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攝影師王士珍(右1)在明星電影公司(1922年3月成立於中國上海市)棚內拍片現場,右3戴帽者為導演程步高,攝影機為35mm Mitchell Standard。 1931年,王士珍轉入明星電影公司。從默片到有聲片,拍攝約有三十餘部的作品,這段期間合作最多的導演是程步高。
《揚子江風雲》工作照
《揚子江風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廠長梅長齡聘請導演李翰祥(右1)拍攝《揚子江風雲》,攝影師陳榮樹(右2)使用的是中製廠自有的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
李書及陳忠義(工作照)
李書及陳忠義(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照片中左側為400呎的Eyemo攝影機,執掌攝影機的是陳忠義,鏡頭前方戴眼鏡者為李書。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心酸酸》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心酸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背面手寫註記: 心酸酸、徐守仁、陳茵。 右側攝影機為35mm 400 呎 Eyemo。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16mm Filmo攝影機
16mm Filmo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6月23日,台灣第一部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在台北市的大觀戲院首映。由邵羅輝執導、都馬劇團演出。攝影兼燈光廖良福使用日本人留下來的16mm Filmo攝影機拍攝,底片主要為黑白反轉片(Reversal Film),部分用Ansco彩色反轉片。
《血濺櫻花》工作照
《血濺櫻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45年,導演何非光(右)與攝影師羅及之(左)於《血濺櫻花》拍攝現場。 該片使用的是35mm Bell & Howell攝影機,左上角為當時最常見的平光燈。
35mm Mitchell Standard
35mm Mitchell Standard
The Mitchell Camera Company
35mm Mitchell Standard 攝影機為 Mitchell 公司最早出產的一種機型,已經具有高速攝影的設計,可到達 120 格/秒(frame per second)。
何錂明與廖萬文(工作照)
何錂明與廖萬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錂明(左)與廖萬文(右)掌鏡的攝影機是何基明自購的35mm 100呎Eyemo攝影機。
農教練習生合影
農教練習生合影
林文錦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練習生時期,左起:廖繼燿、賴成英、洪慶雲、林文錦。
金山電影製片廠工作人員合影
金山電影製片廠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前排坐者左起為攝影師陳忠信、導演李泉溪。研判應是至金山拍攝外景時,於金山溫泉旅社前留影。
何基明與何錂明
何基明與何錂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左)與弟弟何錂明於《薛平貴與王寶釧》拍片現場合影。 攝影機應是跟中影台中製片廠租借的 400呎 35mm Eyemo。
35mm Mitchell Mark Ⅱ
35mm Mitchell Mark Ⅱ
The Mitchell Camera Company
1963 年上市的 35mm Mitchell Mark Ⅱ 攝影機,此機型最大的特色是多了雙快門系統,一個為鏡面式反射快門(mirror shutter)用以反射取景,攝影師可直接透過觀景窗(viewfinder)觀察實際拍攝的畫面;而另一個為可變角度快門(variable shutter)至17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為拿著防水箱的賴成英、協助試拍的陳惠珠、拿著氧氣管線的洪慶雲、坐在氧氣罐上的是林文錦、最會游泳的林鴻鐘,另外未入鏡的是拍照的廖繼燿。 1958年,受到日本彩色片電影《海女紅短褲》啟發,洪慶雲、賴成英、林文錦、林鴻鐘、廖繼燿以克難的方式自力進行水中攝影的實驗。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林文錦
1958年,受到日本彩色片電影《海女紅短褲》啟發,洪慶雲、賴成英、林文錦、林鴻鐘、廖繼燿以克難的方式自力進行水中攝影的實驗。
《惡夢初醒》工作照
《惡夢初醒》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合拍《惡夢初醒》。
農教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
農教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此為從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自香港運回的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附隔音罩。 1953年3月,農教進行改組,戴安國成為董事長,總經弹由李葉擔任。李葉就任後不久即前往香港,將農教於1949年向美國訂購的、以前任總經理李吉辰的名義寄存在香港的35mm 電影器材運回台灣。
吳文超(個人照)
吳文超(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吳文超在上海時便創設吉星電影公司,從事影片製作。1954年來台為台灣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厰)執導《翠嶺長春》,由長子吳家俊擔任攝影師,之後定居台灣。 1958年正值台語片興盛,吳文超父子離開台製厰,在台北市泉州街重新開設吉星電影公司,承包其他公司的電影製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