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286個藏品
豬八戒與孫悟空
豬八戒與孫悟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典藏拷貝由國家電影資料館於1999年6月複製典藏。 【劇情大綱】
基隆七號房慘案
基隆七號房慘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社會事件改編。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7/7/13-1957/7/31。 大觀:1957/7/13-1957/7/28。 明星:1957/7/30-1957/7/31。 大明(現三重區):1957/8/28-1957/9/3。
黃帝子孫
黃帝子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公營片廠出品的台語電影。 ※僅巡迴放映,未在戲院上映。 ※1955.10.25 開拍,1956.6 完成。 ※以國台語雙聲帶配音,由呂訴上翻譯台語。(※台影五十年:歷史的腳蹤)
《煙雨》劇照
《煙雨》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翁倩玉(右,飾愛蓮)和谷名倫(飾王仁泉)。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煙雨》,1975年3月在台灣上映。
原鄉人
原鄉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電影從1940年鍾理和與鍾台妹由高雄港坐船輾轉前往瀋陽開始——兩人相愛,卻因同姓遭家人反對,決定遠走高飛。經過六年貧窮卻幸福的日子,兩人回到台灣。理和以寫作為職志,且身體欠佳,由台妹擔起家計。
《辛亥雙十》工作照
《辛亥雙十》工作照
林文錦
1981年,中影跟香港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合作拍攝《辛亥雙十》,在台中后里搭建占地廣闊的外景。劇中轟垮武昌城的大炮及工作人員合影。 站者左1為導演丁善璽,右1為攝影師林文錦,右4是演員陳觀泰。
《董夫人》工作照
《董夫人》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香港電影《董夫人》來台灣拍攝外景。 右1為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攝影師祁和熙,右2為導演唐書璇。 依據王曉祥提供的資訊,左1為台製廠的臺益公。 祁和熙以《董夫人》榮獲1971年第9屆金馬獎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獎。
矮仔財
矮仔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矮仔財,1916年生於台北建成町圓環,原名鐘福財,因外祖無嗣而改姓為張福財。國小畢業後,因為流利的日文,以及展現出的表演才華,獲得赴日灌錄唱片的機會。回台後更以「福財」為名發表多首台語歌曲。早期他也加入「鐘鳴新劇俱樂部」跟朋友研究舞台劇,並作業餘的話劇演出。
賴國材
賴國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賴國材,1921年出生於中國。抗戰前即加入上海聯華電影公司,來台後,成立台聯電影公司,經營影片發行,掌握台中兩條院線之一,有屬於自己的發行系統。台語片興起後,就投入製片工作。
莊國鈞
莊國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莊國鈞,1905年出生於中國江蘇,小時候在家鄉私塾跟著老師讀四書五經,並沒有到中學就讀。1921年到上海,對剛流傳到上海的照相技術產生很大的興趣,便進入但杜宇創設的上海影戲公司學習攝影工作,展開電影攝影事業,數年後成為上海著名的電影攝影師,曾應聘到香港、泰國、越南與南洋等地拍攝紀錄片。
蔡秋林
蔡秋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蔡秋林,1912年出生。出身歌仔戲班,擅長老生並擔任編劇。日治時期經營紅玉歌劇團,由妻子小桂紅(本名蔡水妹)擔任當家小生。戰後改組為美都歌劇團。1955年當選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第三屆理事長,任職期間兼任《地方戲劇雜誌》的發行人,當時擔任秘書的辛金傳(辛奇)則身兼雜誌總編輯。
陳榮樹
陳榮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榮樹,1940年出生於嘉義市。出身電影世家,父親陳忠義和三叔陳忠信合開忠義電影製片廠,包拍許多台語片。省立嘉義高商畢業後,因為對電器很有興趣,先到嘉義的光華電器行學習半年,後來跟叔叔陳榮森學習照相技術,經過一年打下基礎後,跟隨父親拍攝台語片。
何基明
何基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1916年出生於台中人。畢業於東京寫真專門學校藝術學院編導科,TEK映圖研究所。他是第一位到日本東京學習電影技術的台灣人。16歲那年,原本家人希望他到日本學醫,但他在參觀了東京發聲電影製片廠(今東寶電影公司)之後,決定不顧反對改學習電影。
梁哲夫
梁哲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梁哲夫,1920年生於廣東省台山縣,就讀廣州市立美專兩年,遇戰亂返鄉教美術,後戰勢擴大加入軍隊,擔任文職工作,同時身兼劇團導演,執導舞台劇於校園、鄉間巡演。1950年赴港,於戲院負責設計電影廣告看板,日日在戲院看電影,啟發對電影研究的興趣。
金玫
金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玫本名徐秀枝,1940年出生於新竹縣,初中二年級時輟學,十六、七歲在政工幹校福利社工作,被該校政治隊發掘成為該隊雇員,開始表演生涯,後來輾轉到台北美軍俱樂部,以歌唱謀生。1959年,參加「王邦夫大力士技術團」,巡迴東南亞演出,與團長弟弟王民夫結婚,赴香港生活,育有一子,後來以離婚收場。
陳忠信
陳忠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忠信於1919年出生於嘉義市,15歲就在哥哥陳忠義開設的忠義寫真館和其他兄弟學習照相技術,手足都成為照相師。當時擁有全嘉義唯一一台可聽日本NHK電台廣播的收音機,以及最先進的BMW重型機車,走在時代的先端。
陳忠義
陳忠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忠義1917年出生嘉義市,14歲開始在台南照相館當學徒,17歲回到嘉義開設忠義寫真館養家,照相館生意興榮,弟弟忠信、錦城、榮森都被他教導成照相師。
文夏
文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文夏,1928年5月20日生於台南,本名王瑞河,曾以筆名愁人為日本歌曲改編的台語歌填詞。五歲加入台南聖教會唱詩班,展露歌唱天份。國小畢業後,遠赴日本東京就讀中學,拜入日籍知名音樂家宮下常雄門下學習聲樂、作曲、鋼琴和吉他演奏。三年後返台,就讀台南高商時曾和前奇美總裁許文龍合組樂團。
陳澄三
陳澄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澄三,1918年出生於雲林麥寮,日治時期擔任過保正,家中經營雜貨店,家境富裕。少年時期在麥寮「拱範宮」的南管弟子班「拱樂社」學戲並登台表演。
柯俊雄
柯俊雄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柯俊雄原名柯俊良,1945年出生於高雄,1961年到國立藝專試辦的夜間部旁聽,老師介紹他到台語片《黃金大鷹城》當臨演,踏出成為電影演員的第一小步,同時擔任常務工作,在片場推軌道。
邵羅輝
邵羅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邵羅輝,1919年生,本名邵守利,台語電影時期代表人物。童年居於台南,後隨其父邵雋銘舉家東渡日本,曾於東京帝國影劇學校學習編導,畢業後進入大阪松竹映畫株式會社當基本演員,取藝名「中村文藏」,並學習拍攝電影。
郭南宏
郭南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郭南宏(原名郭清池,後來改名為郭南宏),1935年出生於台南學甲,使用過華江、江冰涵、郭宗陳、君柏漢等藝名。高雄高工建築科畢業後,1952年成立征帆美術社,為高雄大舞台、壽星與台南赤崁戲院繪製電影廣告看板,同年撰寫中篇小說《養女血淚》,後來被亞洲影業購得電影版權,改編成《魂斷西子灣》。
李泉溪
李泉溪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泉溪,於1926年出生於雲林北港,曾赴日就讀高等學校,光復後進入廈門大學經濟系就學,因此結識日後的導演陳洪民。當時洪琛導演在廈門大學教授法國文學,課餘設電影講座,教導電影表演、導演等基礎技能,李泉溪因此對電影產生興趣。
陽明
陽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陽明本名蔡揚名,1939年出生於雲林北港,1958年畢業於台北市德育商職,年方19歲,在頂雙溪鄉下小戲院當經理,驚艷於《請問芳名》等日本片,發願成為電影人,曾參加辛奇導演開設的中興藝術劇社表演訓練班,也曾報考長河電影公司,擔任特約演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