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1個藏品
張茜西
張茜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茜西,1928年出生於中國四川。11歲即開始登台演出話劇,是抗戰時期後方著名的娃娃劇團的成員之一,首齣舞台劇為「江南之春」。1949年與先生藍天虹隨張英導演率領的《阿里山風雲》電影外景隊來台,因為在該片中演出山地少女,並主唱「高山青」等歌曲而聞名。
李行
李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本名李子達,1930年出生於中國上海市。1948年遷台,進入省立師範學院(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就讀,在校期間即經常參與校外職業劇團與電影演出。
葛香亭
葛香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葛香亭,1917年8月8日生,江蘇徐州人。師範學校畢業後於小學任教,教了一學期書後因抗戰而投身軍職,並加入軍中劇團,正式開始其演藝生涯。1940年,葛香亭進入上海著名的「金星訓練班」,與歐陽莎菲、謝晉等人結為同學,一年後畢業,留在公司參與《白雲塔》、《亂世風光》等片的演出,並兼任公司的化妝師。
傅碧輝
傅碧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傅碧輝,1924年生於中國江西。民國三十年左右,在家鄉江西景德鎮受到流亡學生街頭表演吸引,因此與表演結緣,『夜之歌』是傅碧輝正式第一次的街頭演出。最初開始演戲,傅碧輝演三八反派,後來因為『蛻變』劇中孔錄事之妻的演員無法演出,要她接演這個角色,於是她經常夜裡到空屋練習,當時的隊長誇讚她以後有出息。
李影
李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影,本名李忠英,又名李迎,1923年5月20日出生於中國河南。中學畢業後,即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陜西支團部的歌詠隊話劇隊,後轉入中華劇藝社演戲。1947年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參加演出《蝴蝶夢》、《天羅地網》。1948年隨著《阿里山風雲》的外景隊來到台灣,其後即留在台灣拍攝電影,為早期性格紅星。
唐寶雲
唐寶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唐寶雲,1944年出生於湖南壽安(今河南省宜陽縣)。1948年隨父親部隊自廣州遷台,定居於苗栗縣卓蘭鎮。1960年報名香港電懋公司演員招考,以五分之差落選。
胡金銓
胡金銓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胡金銓,1932年出生於中國北京,原籍河北省邯鄲縣。1950年隻身赴港,初入嘉華印刷廠當助理會計兼校對,與宋存壽同事。後曾任廣告畫師,繪電影廣告。1954年,初次在嚴俊導演的《笑聲淚痕》(又名:《吃耳光的人》)中演出,開始踏上演員之路。期間還服務於「美國之音」電台,任播音員、編劇。
曹健
曹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曹健,本名曹治藩,1922年9月8日出生於北京。因在家中排行第六,影視圈內尊稱為「曹六爺」。在中學時期就對戲劇癡迷,升入高中後,便與校友同組話劇社,1942年,加入「影星話劇團」成為職業演員,在「大明英烈傳」中飾演劉伯溫一角,更堅定了日後以演員作為終生職業之決心。
田豐
田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田豐,1928年出生於河南,本名田毓錕。學生時期,就因興趣參加了學校與當地的舞台劇演出。當時,河南的一位表演教授對他賞識有加,鼓勵他「不要侷限於舞台劇,應該多方向外發展,而且什麼角色都要能演,這才是真正的演員、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這番話帶給他深厚的影響。
張仲文
張仲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仲文,1936年8月10日出生於中國河北。父母早逝,國共內戰時,隨丈夫來到台灣,其後離異。初次登上大銀幕是在農教的《永不分離》(1951)。1954年,結束「中影演員訓練班」的訓練之後,簽約成為中影公司的基本演員,參演了《梅崗春回》(1955)和《歧路》(1955)。
盧碧雲
盧碧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盧碧雲,本名盧鵷,1922年2月22日出生於東北吉林,後舉家搬遷至上海。其兄盧志雲為劇運的前輩,因此盧碧雲從小就深受影響,喜愛戲劇,在高中時期即為校內的話劇健將。畢業之後,盧碧雲就正式在上海蘭心劇團作職業性話劇的演出,隨即快速地竄紅,當年在上海有「話劇皇后」之稱。
李翰祥
李翰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翰祥,192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及在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學戲劇電影。1948年底隻身赴港從影,於各片廠兼差打游擊,練就一身十項全能的本事,爾後於永華公司任職編劇、副導演,1954年,與姜南、古森林聯合導演電影作品《嫦娥》。
白景瑞
白景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景瑞,1931年出生於遼寧營口。十八歲時以流亡學生身分來台,考上省立師範學院(現國立師範學院)外文系,後轉至藝術系;在大學期間認識同為話劇社的李行,兩人結為好友。
穆虹
穆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穆虹,1924年12月18日出生於中國遼寧,本名白薇,自幼家境富裕。年輕時曾因家庭不合而負氣出走到北京,後來北京淪陷時又輾轉到青島,並加入部隊擔任政工隊員,隨部隊調動而至上海,再由上海赴台,並且在此時登上舞台,巡迴公演話劇。因為面容姣好、身材豐滿,遂在話劇界走紅。
黃宗迅
黃宗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黃宗迅,1920年出生於湖北。曾經在陜西擔任過西北晨報以及通訊日報的校對、記者、助理編輯,移居台灣之後,從事過「華北新聞」地方版編輯,也曾參與舞台劇演出。1950,初登大銀幕,參與演出農教電影公司電影《惡夢初醒》。之後陸續拍攝《皆大歡喜》、《風塵劫》等片。
屠忠訓
屠忠訓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屠忠訓,湖北孝感人。1936年9月18日生於南京,其父屠義方曾經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電影檢查處處長。東吳法律系畢業後,出任職於新聞局第二處,不久調任新聞局電影室任編導,負責編導《台灣的宗教》以及《蘇澳漁港》等數十部紀錄片。
宗由
宗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宗由,出生於1913年1月16日,天津市人。早年在天津創辦鸚鵡劇團,並在新華、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擔任演員,演出過該影業公司攝製之《壯志凌雲》、《春到人間》等片,1944年加入中製參加拍攝《氣壯山河》。先後還曾擔任過空軍神鷹劇團演劇隊隊長、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五隊導演,在重慶的話劇界擁有很高的地位。
歸亞蕾
歸亞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歸亞蕾,1944年6月2日出生於湖南長沙,為家中長女,1949年隨父母遷台,定居高雄左營。1964年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表演組,同年,參加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煙雨濛濛》新人招考,導演王引慧眼獨具,選中歸亞蕾擔任女主角陸依萍,也讓歸亞蕾以此角贏得了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魏平澳
魏平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魏平澳,1929年11月29日出生。畢業於南京戲劇專科學校,1949年來台後加入中影成為基本演員。學院系統出生的他,工作態度嚴謹,私下卻風趣,富幽默感。他學貫中西,多才多藝,能唱能演。
李湘
李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湘,1942年12月4日出生,本名李寶蕙,為江蘇人,父母離異後與母親相依為命。自教會承辦的三育中學畢業後,進入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1966年6月進入中影公司,任《悲歡歲月》一片的實習場記,因緣際會外借演出《尋夢園》,隨後為中影主演《路》等片,演技逐漸受到肯定,擅長演出成熟女性的角色。
袁叢美
袁叢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袁叢美,190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原名袁少康,又名袁項軍。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對美術產生興趣,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在小學任教音樂、美術、體育。由於兄弟多半是軍人,因此後來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就讀,並且參加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