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個藏品
何基明
何基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1916年出生於台中人。畢業於東京寫真專門學校藝術學院編導科,TEK映圖研究所。他是第一位到日本東京學習電影技術的台灣人。16歲那年,原本家人希望他到日本學醫,但他在參觀了東京發聲電影製片廠(今東寶電影公司)之後,決定不顧反對改學習電影。
陳澄三
陳澄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澄三,1918年出生於雲林麥寮,日治時期擔任過保正,家中經營雜貨店,家境富裕。少年時期在麥寮「拱範宮」的南管弟子班「拱樂社」學戲並登台表演。
吳碧玉
吳碧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吳碧玉,1935年出生於高雄鳳山,13歲進入拱樂社歌仔戲班,17歲開始扮演苦旦角色。1955年參加試鏡,被何基明導演挑選擔任首部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女主角,1956年影片上映之後大為轟動。演出《乞食與千金》(1961)、《金銀天狗》(1962)等片之後即淡出影壇。
祁和熙
祁和熙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祁和熙,1919年9月18日生,江蘇省鹽城市人。於中國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電化教育科專攻電影攝製,1947年畢業後,任職廣西省政府教育服務處,不久轉任教育部電影製片廠技術員、技師等職。
林文錦
林文錦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文錦,1933年5月20日出生於台中豐原,父親任職台糖公司,母親為家庭主婦,兄弟姊妹共七人,排行第三。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照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 35mm 100 呎 Eyemo 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
35mm Eyemo
35mm Eyemo
Bell & Howell
Bell & Howell 公司以自家 1923年上市的 16mm Filmo 攝影機做為基礎,自 1925 年開始生產 35mm Eyemo 攝影機。35mm Eyemo 最原始為單顆鏡頭機型,後才發展出帶有鏡頭轉塔(turret)可安裝三顆鏡頭的機型。
35mm Mitchell BNC
35mm Mitchell BNC
The Mitchell Camera Company
35mm Mitchell BNC 攝影機於 1934 年首度上市,但直至 1938 年才因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購買十台而廣為暢銷。BNC 為 Blimped News Camera 的縮寫,相較 Mitchell NC 機型多了隔音罩(blimp)。
《薛平貴與王寶釧》印刷海報
《薛平貴與王寶釧》印刷海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上映宣傳用的印刷海報。 1956年上映、由何基明執導、陳守敬編劇的台語片。目前僅留存客語發音的配音版,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典藏及修復。
廖萬文(工作照)
廖萬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開拍的《薛平貴與王寶釧》,也是台灣首部35㎜台語電影。 攝影師廖萬文於《薛平貴與王寶釧》現場與飾演薛平貴的演員劉梅英合影。 攝影機應是跟中影台中製片廠租借的 400呎 35mm Eyemo。
《薛平貴與王寶釧》宣傳小冊
《薛平貴與王寶釧》宣傳小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印刷本。民國44年12月12日發行。內含:何基明「我與薛片」、麥寮拱樂社的新頁等專文、插曲樂譜、故事介紹、片場欲語、演職員表、劇照、成功影業設本年度發行中外影片一覽表等。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 35mm 100 呎 Eyemo 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遇到大場面變得向中影台中廠租借 400 呎 Eyemo 攝影機,該機附有三個鏡頭,可連續拍攝四分多鐘。
35mm 100呎 Eyemo 攝影機
35mm 100呎 Eyemo 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35mm 100呎Eyemo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 此機為拍攝首部16mm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的導演邵羅輝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