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5個藏品
吳飛劍
吳飛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中人,北京大學肄業。1956年從影,曾經任場務、劇務、沖印、搭景、攝影助理、製片等工作,1964年起開始執導台語片,作品多是喜劇或是文藝片,1970年加入中國電視公司,擔任台語連續劇編劇及戲劇指導。
廖祥雄
廖祥雄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廖祥雄,1933年12月3日出生於台中,六歲時隨父母遷居上海,就讀日僑學校,戰後舉家返台。1957年自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因成績優異留校任職於視聽教育館,開始對電影產生濃厚興趣。1960年奉派赴日研習視聽教育,1961年赴美,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攻讀碩士學位。
宋存壽
宋存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宋存壽,1930年出生,江蘇江都人,1949年到香港,旋即考入香港文化專科學校,畢業後與胡金銓同時供職嘉華印刷廠,兩人志趣相投,經常結伴觀賞電影。
莊國鈞
莊國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莊國鈞,1905年出生於中國江蘇,小時候在家鄉私塾跟著老師讀四書五經,並沒有到中學就讀。1921年到上海,對剛流傳到上海的照相技術產生很大的興趣,便進入但杜宇創設的上海影戲公司學習攝影工作,展開電影攝影事業,數年後成為上海著名的電影攝影師,曾應聘到香港、泰國、越南與南洋等地拍攝紀錄片。
丁善璽
丁善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丁善璽,1936年出生於山東青島,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編導科第二屆畢業後擔任中央電影公司的副導演。1963年進入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及副導演,丁善璽在邵氏工作的兩年間,其劇本作品被邵氏公司採用了包括《大醉俠》在內的八部。從1968年的首部導演作品《虎父虎子》後,就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黃卓漢
黃卓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黃卓漢,1920年生,為著名製片家。
蔡秋林
蔡秋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蔡秋林,1912年出生。出身歌仔戲班,擅長老生並擔任編劇。日治時期經營紅玉歌劇團,由妻子小桂紅(本名蔡水妹)擔任當家小生。戰後改組為美都歌劇團。1955年當選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第三屆理事長,任職期間兼任《地方戲劇雜誌》的發行人,當時擔任秘書的辛金傳(辛奇)則身兼雜誌總編輯。
葛香亭
葛香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葛香亭,1917年8月8日生,江蘇徐州人。師範學校畢業後於小學任教,教了一學期書後因抗戰而投身軍職,並加入軍中劇團,正式開始其演藝生涯。1940年,葛香亭進入上海著名的「金星訓練班」,與歐陽莎菲、謝晉等人結為同學,一年後畢業,留在公司參與《白雲塔》、《亂世風光》等片的演出,並兼任公司的化妝師。
梁哲夫
梁哲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梁哲夫,1920年生於廣東省台山縣,就讀廣州市立美專兩年,遇戰亂返鄉教美術,後戰勢擴大加入軍隊,擔任文職工作,同時身兼劇團導演,執導舞台劇於校園、鄉間巡演。1950年赴港,於戲院負責設計電影廣告看板,日日在戲院看電影,啟發對電影研究的興趣。
胡金銓
胡金銓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胡金銓,1932年出生於中國北京,原籍河北省邯鄲縣。1950年隻身赴港,初入嘉華印刷廠當助理會計兼校對,與宋存壽同事。後曾任廣告畫師,繪電影廣告。1954年,初次在嚴俊導演的《笑聲淚痕》(又名:《吃耳光的人》)中演出,開始踏上演員之路。期間還服務於「美國之音」電台,任播音員、編劇。
李翰祥
李翰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翰祥,192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及在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學戲劇電影。1948年底隻身赴港從影,於各片廠兼差打游擊,練就一身十項全能的本事,爾後於永華公司任職編劇、副導演,1954年,與姜南、古森林聯合導演電影作品《嫦娥》。
邵羅輝
邵羅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邵羅輝,1919年生,本名邵守利,台語電影時期代表人物。童年居於台南,後隨其父邵雋銘舉家東渡日本,曾於東京帝國影劇學校學習編導,畢業後進入大阪松竹映畫株式會社當基本演員,取藝名「中村文藏」,並學習拍攝電影。
郭南宏
郭南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郭南宏(原名郭清池,後來改名為郭南宏),1935年出生於台南學甲,使用過華江、江冰涵、郭宗陳、君柏漢等藝名。高雄高工建築科畢業後,1952年成立征帆美術社,為高雄大舞台、壽星與台南赤崁戲院繪製電影廣告看板,同年撰寫中篇小說《養女血淚》,後來被亞洲影業購得電影版權,改編成《魂斷西子灣》。
陽明
陽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陽明本名蔡揚名,1939年出生於雲林北港,1958年畢業於台北市德育商職,年方19歲,在頂雙溪鄉下小戲院當經理,驚艷於《請問芳名》等日本片,發願成為電影人,曾參加辛奇導演開設的中興藝術劇社表演訓練班,也曾報考長河電影公司,擔任特約演員。
林福地
林福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福地,1934年出生於嘉義。小學曾讀過幾年日文,就讀台南師範學校美術科時,曾在話劇中擔任演員和導演,也包辦化妝。畢業後擔任中學美術教師。當時嘉義南洋片廠許多台語片在那裡拍攝,因為涂良材導演是他的學長,所以1958年,林福地就到涂良材導演的《望你早歸》擔任化妝師,這是他的第一個電影工作。
呂訴上
呂訴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呂訴上,1915年出生於今日的彰化縣溪洲鄉,為家中獨子。父親呂深圳經營「賽牡丹」歌仔戲團,自幼耳濡目染。16歲為自家劇團編導改良戲《情海風波》,並擔任男主角。同年,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立「銀華映畫社」,承租影片巡迴放映,並親自擔任辯士。
王滿嬌
王滿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滿嬌,1943年12月2日出生於新竹。就讀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二年級時,參加中國小姐選拔,因而被李行導演挖掘在《兩相好》(1962)一片中演出。也因此認識林福地導演,開始參與電影幕後工作,並演出《西門町男兒》(1963)等台語片。
辛奇
辛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1924年出生於台北市萬華,本名辛金傳,因為家住萬華戲院附近,鄰居在戲院工作,可以免費看電影,辛奇便整天待在戲院裡,這是他與電影最早的相遇。辛奇肄業於日本大學藝術科,在學時學習燈光、化妝、舞台設計、編導、電影技術等,曾參加劇團,擔任佈景、舞台美術或監督等職務,演出多部戲劇。
陳文敏
陳文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文敏,本名陳粉,1920年出生於三重,家裡是當地的望族。她幼年時便知上進,主動要求父母讓她讀公學,之後又進漢文私塾繼續學習中國文化。
張淵福
張淵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淵福,1912年出生於台北市,筆名春光淵,人稱「淵福仙仔」。自幼喜歡布袋戲,也在永樂座、第一劇場接觸了平劇與無聲電影。剛就讀太平國小時,仍有漢文教育,之後就接受日文教育。
歐雲龍
歐雲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歐雲龍,台北市人,1946年畢業於台灣警察學校初幹班後,被派到新竹警察局當了三年警員。1949年他因興趣在演戲而志不在當「人民褓姆」,離職參加台語話劇團,開始演舞台劇,並擔任編導。
余漢祥
余漢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余漢祥,1932年出生於台北市,本名余聯發,畢業於台北市大同中學。1964年初執導演筒拍攝《台北人》,同年再拍《可憐戀花再會吧》,隔年執導《藝妲嫁乞丐》頗受歡迎,接著連續拍攝《乞丐大鬧藝妲間》、《阿狗兄與藝妲》等藝妲系列電影。
陳玉帛
陳玉帛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玉帛,1926年生,台北市人,著名攝影師。家中兄弟共有八人,父親過世後,生活艱苦。1942年左右,他經由推薦進入了台灣映畫協會,跟隨日本攝影師片岡讓(Kataoka Yuzuru)學習,擔任助手職務,並且到台北工業學校夜間部上課。
張英
張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英本名張雲漢,1919年出生於四川。初中就讀教會學校就已接觸戲劇演出,1939年考上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教導劇團第一期,師承導演洪深,學習編、導、演等課程,並取藝名「張英」。結業公演擔任舞台劇《包得行》男主角,演出一百八十多場。1945年以上校軍職擔任中央軍校血花劇社社長,並在成都設立劇團演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