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463個藏品
黑白道
黑白道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流浪三兄妹
流浪三兄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語言別標示為國語。 ※自立晚報刊登之本片首輪電影廣告無標示各家戲院上映之語言別。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有國語及閩南語送檢資料。
《双面情人》演職員合影
《双面情人》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双面情人》劇組於拍攝現場合影。 左3是導演辛奇,攝影機前為男主角奇峰。
陳忠義、陳忠信、陳榮樹
陳忠義、陳忠信、陳榮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哥哥陳忠義、X、弟弟陳忠信、忠義的兒子.陳榮樹。 忠義製片廠在台語片時期是較具規模的「技術組」,曾承包邵羅輝、林福地、郭南宏等導演的電影技術工作。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 35mm 100 呎 Eyemo 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遇到大場面變得向中影台中廠租借 400 呎 Eyemo 攝影機,該機附有三個鏡頭,可連續拍攝四分多鐘。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盲女勾魂劍》外景拍攝。 軌道車上的是攝影師洪慶雲、左1為攝影助理涂東鄉。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 IIC。 1970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江冰涵(即郭南宏)策劃監製的國語片。
王士珍(上海明星公司工作照)
王士珍(上海明星公司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攝影師王士珍(右1)在明星電影公司(1922年3月成立於中國上海市)棚內拍片現場,右3戴帽者為導演程步高,攝影機為35mm Mitchell Standard。 1931年,王士珍轉入明星電影公司。從默片到有聲片,拍攝約有三十餘部的作品,這段期間合作最多的導演是程步高。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心酸酸》
陳榮樹捐贈工作照《心酸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背面手寫註記: 心酸酸、徐守仁、陳茵。 右側攝影機為35mm 400 呎 Eyemo。 照片有護貝。陳榮樹,與父親陳忠義、三叔陳忠信均是台語電影界著名的攝影師。之後與林福地導演合作,成為當時國聯重要的攝影師之一。
何錂明與廖萬文(工作照)
何錂明與廖萬文(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錂明(左)與廖萬文(右)掌鏡的攝影機是何基明自購的35mm 100呎Eyemo攝影機。
何基明與何錂明
何基明與何錂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左)與弟弟何錂明於《薛平貴與王寶釧》拍片現場合影。 攝影機應是跟中影台中製片廠租借的 400呎 35mm Eyemo。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嘗試水中攝影(工作照)
林文錦
1958年,受到日本彩色片電影《海女紅短褲》啟發,洪慶雲、賴成英、林文錦、林鴻鐘、廖繼燿以克難的方式自力進行水中攝影的實驗。
合成攝影用的日本製雙鏡頭
合成攝影用的日本製雙鏡頭
林贊庭
裝置在Arriflex IIC攝影機上的日本製雙鏡頭,是由日本映機光學株式会社的負責人辻真佐男設計的。 1960年代中期,台灣電影拍攝武俠、神怪、靈異等類型時,常使用雙鏡頭直接在拍攝現場將兩個畫面合成為一個畫面。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攝影師林贊庭以35mm Mitchell Mark II攝影機拍攝由白景瑞執導的《寂寞的十七歲》。 1968年第6屆金馬獎,白景瑞和林贊庭分別以《寂寞的十七歲》榮獲最佳導演及最佳彩色攝影獎。
《何時出頭天》工作照
《何時出頭天》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華興電影製片廠為新東影業代拍《何時出頭天》(1959)。 導演何錂明(左2)於拍片現場指導演員歐威(左1)、何玉華(左5)。右1為監製林紹甲。 攝影機為35mm上海製仿 Bell & Howell。
林投姐
林投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林投姐》。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出品國登錄為國別不明。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查有相關片名送檢紀錄。 ※1979/12/26之後的自立晚報電影廣告上出現「觀眾要求特映臺語拷貝」字樣,但沒有註明哪幾家放映台語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