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07個藏品
歸亞蕾
歸亞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歸亞蕾,1944年6月2日出生於湖南長沙,為家中長女,1949年隨父母遷台,定居高雄左營。1964年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表演組,同年,參加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煙雨濛濛》新人招考,導演王引慧眼獨具,選中歸亞蕾擔任女主角陸依萍,也讓歸亞蕾以此角贏得了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陳劍平
陳劍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劍平17歲加入高砂劇團,從事戲劇生涯,不久二次大戰爆發,他隨著劇團在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類似文明戲的所謂「新劇」,從龍套升到小生。光復以後,他組織藝聲劇團,自任團主兼台柱小生,後來又組成了新中華劇團,都是以跑碼頭的方式環島公演。
陳雲卿
陳雲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雲卿,台北市人。1964年就讀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時,即以國語片《七仙女續集》一片步入影壇,成為「學生明星」。1964年開始演出台語片,數年之間即演出上百部影片,當時走紅程度直逼白蘭和金玫。主演影片類型寬廣,包括了悲劇、喜劇、武打片等。除了演戲,1969年並投資拍攝台語片《妙賊》。
康丁
康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康丁,本名張錫圭,1936年出生於彰化鹿港。從小就喜歡表演,北上之後開始接觸西樂,在電台打鼓維生。入伍時,被選入捷豹康樂隊擔任鼓手。1966年,被魏一舟導演挖掘,演出台語片《康探長》,此後以康丁為名,走紅台語影壇。兩撇鬍子加上寬鬆的喇叭褲的特殊造型,成為其註冊商標。
柳青
柳青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柳青,本名張春美,1943年出生,台南人。中學畢業後進入日月園歌仔戲團,藝名小春美。1962年進入台語影圈演出《石花姑牽狀》與《荒江女俠》等片,早期多演出古裝神怪動作片,改名柳青之後,則多演出時裝片。70年代之後,以演出電視歌仔戲為主。
柯玉霞
柯玉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柯玉霞,1936年出生,屏東人。1956年考入南洋影業公司,參加《運河殉情記》演出,一片成名。1957年以《三美爭郎》(1958年上映)參加徵信新聞社舉辦之第一屆台語金馬獎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因其清純的銀幕形象,1958年被中央電影公司羅致為基本演員,開始演出國語片。1959年結婚退出影壇。
周遊
周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周遊,本名周玉真,1937年出生於雲林縣西螺鎮。1963年從影,演出首部台語片《相欠債》。共演出國台語片上百部,以反派及冶艷角色最為擅長。1965年,以《寶島鐘聲》一片獲得台灣日報台語影展最佳女配角獎。台灣電視公司成立後,成為該台第一位演員,後轉赴中視,並經中視提拔成為電視節目製作人。
陳揚
陳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揚,本名陳專田,1937年出生於台北。1957年考入亞洲演員訓練班,結業後主演《港都夜雨》而一舉成名。1965年在台灣時報主辦的台語影展中,獲觀眾票選十大男明星第一名。1966年改執導演筒,執導了《媽媽三個半》(1967)等多部台語片。1974年,創立常滿影業公司發行影片及攝製國語片。
歐雲龍
歐雲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歐雲龍,台北市人,1946年畢業於台灣警察學校初幹班後,被派到新竹警察局當了三年警員。1949年他因興趣在演戲而志不在當「人民褓姆」,離職參加台語話劇團,開始演舞台劇,並擔任編導。
祁和熙
祁和熙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祁和熙,1919年9月18日生,江蘇省鹽城市人。於中國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電化教育科專攻電影攝製,1947年畢業後,任職廣西省政府教育服務處,不久轉任教育部電影製片廠技術員、技師等職。
洪信德
洪信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信德,1916年出生。早年在台語新劇團擔任編導,台語片時期先任編劇,編寫不少歌仔戲腳本,除歌仔戲外,編寫劇本還包括《台南霧夜大奇案》及「盲女」系列;之後開始導戲,作品以戲曲片、武俠片類型居多,1969年後以劍龍為藝名改拍國語片,拍攝多部武俠動作片。
王士珍
王士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士珍,1909年2月21日出生,江蘇省蘇州市人。年少因求學而寄籍上海,就讀私立大同大學時,正值西洋電影科技傳入中國、電影技術在上海興起,因此觸發從事電影藝術的志向。
《母與女》租棚結帳單
《母與女》租棚結帳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母與女》租用攝影棚拍攝,由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立的結帳單,複寫本。 1970年6月4日,客戶名稱李子達(李行的本名),當時中影廠長為喻可象。
《母與女》租廠日報表
《母與女》租廠日報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母與女》租用攝影棚拍攝,由中央電影公司逐日開立的製片廠對外租廠動態及場租計費日報表,複寫本。 公司李子達先生(李行的本名),當時中影廠長為喻可象。
《母與女》配音工作報告表
《母與女》配音工作報告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0年9月《母與女》在中央電影製片廠配音時的逐日工作報告表,複寫本。 場記:李美彌、右側有李融之的簽名。
《養鴨人家》內景拍攝預定工作天一覽表
《養鴨人家》內景拍攝預定工作天一覽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央電影公司出品、李行執導的《養鴨人家》製作的內景拍攝預定工作天一覽表,手寫稿,共2張。 依據攝影棚、場景、拍攝內容、工作人員人數、場號匯整, 預計內景拍攝24天、外景28天,共計52天。
《汪洋中的一條船》拍戲工作報告表
《汪洋中的一條船》拍戲工作報告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汪洋中的一條船》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拍戲工作報告表,複寫本。 1977(民國66)年10月7日至民國67年5月2日之間,共97張。 每張都有導演李行、場記黃玉珊的簽名,以及執行製片明驥、中影廠長喻可象的用印。
第30屆金馬獎群星合影
第30屆金馬獎群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坐者左起:郎雄、楊甦、李行、李翰祥、申江、白景瑞、劉芳剛。 站者左起:導演協會律師許文彬、丁善璽、-、黃玉珊、周騰、邱銘誠、宋存壽、-、金國釗、林清介、李祐寧、林福地、張曾澤。
1995年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1995年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即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建議,與影劇協會聯署提案,經金馬執委會多數無異議通過,由李行榮獲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翠嶺長春》劇照
《翠嶺長春》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中)演出由吳文超執導、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拍攝《翠嶺長春》。 ※《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廠拍製。1955年3月12日開鏡,直到1959年3月25日才上映。
《沒有女人的地方》開鏡合影
《沒有女人的地方》開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唐紹華執導、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廠)出品《藝林奇譚》(上映時更名為《沒有女人的地方》)該片於1955年10月開拍,黃卓漢等人來道喜。 前排左起:龍芳、黃河、焦鴻英、林翠、丁瑩、黃卓漢、莫康時、林翠母親。 後排左起:彭世偉、田豐、李行、高明、楊甦、周旭江、井淼、古軍、香港友人、玉珏、唐紹華。
《翠嶺長春》外景合影
《翠嶺長春》外景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左)演出由吳文超執導《翠嶺長春》時,與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廠長龍芳合影。 ※《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廠拍製。1955年3月12日開鏡,直到1959年3月25日才上映。
《養鴨人家》場景照
《養鴨人家》場景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戲中林家、賴家的場景照。 《養鴨人家》由中央電影公司出品、李行執導、張永祥編劇。1964年12月上映。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養鴨人家》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行於外景拍攝地。 《養鴨人家》由李行執導、張永祥編劇。1964年5月起在中南部拍攝外景,之後12月公開上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