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5個藏品
方壯猷
方壯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方壯猷,1915年11月19日出生,安徽省桐城縣人,父親早逝,由寡母養育成人。二十歲時,畢業於桐城高中,年輕時嚮往從事電影技術工作。1936年,到南京進入中央電影攝影場,擔任照相工,該廠旋即於1937年的中日戰爭爆發後,隨中央政府遷至重慶。1943年,在重慶家入中華教育製片廠。
汪晉臣
汪晉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30年出生,浙江人,畢業於陸軍通信學校。1956年進入中影公司台中製片廠,先後隨沈業康、陳洪民、張榮嘉等剪輯師學習。
梅長齡
梅長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梅長齡,1924年生於河南,早年半工半讀,一邊求學一邊參與敵後抗日的工作。1949年他隨政府來台,就讀政工幹校研究班第二期專攻政治。畢業後曾任職於軍部,擔任政治指導員。1962年,轉任中製副廠長,開啟他電影事業的開端,拍攝軍旅片。
張進德
張進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進德,1909年10月18日生,河北省天津市人。自小愛好攝影,1928年,偶然拍攝一組國民革命軍河北總指揮白崇禧的新聞照片,受到白氏賞識,並邀請他擔任戰地攝影記者,拍了近千張的戰地新聞照片,其後又費時半年拍攝紀錄片《北伐完成記》。1929年,經演員王元龍介紹到上海的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工作。
宗由
宗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宗由,出生於1913年1月16日,天津市人。早年在天津創辦鸚鵡劇團,並在新華、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擔任演員,演出過該影業公司攝製之《壯志凌雲》、《春到人間》等片,1944年加入中製參加拍攝《氣壯山河》。先後還曾擔任過空軍神鷹劇團演劇隊隊長、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五隊導演,在重慶的話劇界擁有很高的地位。
吳碧玉
吳碧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吳碧玉,1935年出生於高雄鳳山,13歲進入拱樂社歌仔戲班,17歲開始扮演苦旦角色。1955年參加試鏡,被何基明導演挑選擔任首部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女主角,1956年影片上映之後大為轟動。演出《乞食與千金》(1961)、《金銀天狗》(1962)等片之後即淡出影壇。
林沖
林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沖,本名林錫憲,台南人。小學時全家移居日本,中學才回到台灣。高中時跟隨蔡瑞月女士學習芭蕾舞,由於常去台灣電影製片廠看劇組拍戲,而被白克導演延攬拍攝《黃帝子孫》。1959年,從《黑貓與黑狗》開始在台語片中挑大樑擔任男主角,接連演出《結婚五年後》(1959)、《虎姑婆》(1960)等片。
鄭錦洲
鄭錦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鄭錦洲,1914年出生於台南。1932年,隨父親前往上海,開始接觸電影發行相關事務。 戰後,鄭錦洲創立大來影業社,原以進口中國及香港影片為主,台語片興起後,除了加入台語片的發行業務外,也曾與大光明戲院股東合資至香港拍攝廈語片並開始攝製台語片。
歐威
歐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歐威,原名黃煌基,1937年出生於台南新化。1956年進入華興電影製片廠,擔任過場記、攝影助理等工作。1957年以《青山碧血》初登銀幕,1959年以《金山奇案》獲得徵信新聞社舉辦的首屆台語片影展最佳男配角獎。儘管如此,在台語片中卻少有發揮之處。
洪一峰
洪一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一峰,本名洪文路,1927年出生,台南鹽水人。自幼即展現音樂才華,儘管家中環境困苦,也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40年代左右,開始在廟埕自彈自唱賣歌仔簿,也兼任電台的現場演唱工作,並取藝名洪一峰。
小明明
小明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明明本名巫明霞,1941年12月21日出生於南投縣水里鄉。父親巫添丁為中明歌劇團團長,小明明自幼耳濡目染,對表演產生興趣,父親便為他取了藝名「小米蝦」,讓他在劇團中跑龍套。後在《某養尪大》正式擔綱小生,並改藝名為「小明明」。
洪明麗
洪明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明麗,1940年出生,彰化秀水人。1956年參加南洋公司招考,在影片《運河殉情記》中飾演小配角,開始其演藝生涯。1957年,因為在《基隆七號房慘案》的精彩演出受到矚目,於徵信新聞社舉辦的第一屆台語片影展中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同年,在《大橋情淚》中獨挑大樑擔任女主角。
王滿嬌
王滿嬌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滿嬌,1943年12月2日出生於新竹。就讀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二年級時,參加中國小姐選拔,因而被李行導演挖掘在《兩相好》(1962)一片中演出。也因此認識林福地導演,開始參與電影幕後工作,並演出《西門町男兒》(1963)等台語片。
高幸枝
高幸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高幸枝,1943年出生於台北新店。國立藝專影劇科畢業。專二時參加中影公司招考,成為基本演員,受訓期間即見習演出多部國語片,也在台語片《新妻鏡》、《義犬救主》等片中演出,並曾投資製作辛奇導演《危險的青春》一片。1969年加入中視成為基本演員,演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連續劇。
游娟
游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游娟,本名游淑娟,1939年出生於台北樹林。1957年參加長河影業公司演員招考,和江繡雲、方紫一同被錄取,合演台語片《紅塵三女郎》,以甜美的容貌受到矚目,成為台語影圈的紅星。1959年被邵氏公司網羅至香港,除了主演廈語片,還與林黛合演國語片《慾網》等。
陳文敏
陳文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文敏,本名陳粉,1920年出生於三重,家裡是當地的望族。她幼年時便知上進,主動要求父母讓她讀公學,之後又進漢文私塾繼續學習中國文化。
陳秋燕
陳秋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秋燕,1946年出生於台北市。為台語片著名小生田清和女星陳蘭的女兒,以小燕為藝名,處女作是1956年的《雨夜花》,與父親合演過多部台語片,為當時著名的童星。
陳喜樂
陳喜樂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喜樂,1932年11月1日生,台北市人。祖父在學堂教漢文,父親日治時代在電力公司上班,入籍日本。家中經營撞球場,為台北市延平北路一帶大戶人家。
戽斗
戽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戽斗,本名高來福,1926年出生於台北市。1945年加入楊三郎領導之黑貓歌舞劇團,直到1956年台語片興起後改而從影,共演出百部以上台語片,不論正、反派或搞笑角色皆十分擅長。
金塗
金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塗,本名張金塗。1932年出生於台北。從影之前,曾在廣播電台播過兩年的台語笑劇。1960年以滑稽片《大嬸婆遊台北》踏入台語影圈,演出的電影以喜鬧劇為多。但林福地導演卻慧眼獨具,邀請他在《悲情城市》(1964)裡飾演一悲劇性人物,從此戲路大開,不再侷限於笑鬧角色。
陳玉帛
陳玉帛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玉帛,1926年生,台北市人,著名攝影師。家中兄弟共有八人,父親過世後,生活艱苦。1942年左右,他經由推薦進入了台灣映畫協會,跟隨日本攝影師片岡讓(Kataoka Yuzuru)學習,擔任助手職務,並且到台北工業學校夜間部上課。
恬妞
恬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恬妞,1958年1月23日出生於台北,本名朱凱莉,姊姊恬妮也是演員。五歲開始即登台演出,大鵬、聯勤、復興三大國劇團需要娃娃角色時,多半由她跑場子;並且參加兒童電視劇演出,而由電視轉入電影開始在反串演出《豬八戒招親》、《紅孩兒》。
江日昇
江日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江日昇,1939年11月19日出生於台北市,是家中獨子。少年時代不愛讀書,因為曠課過多而換了好幾所高中,最後仍是高中肄業。他的父親經營電影發行業務,江日昇也曾經暑期打工在戲院做過「監票」的工作,他對電影發行業務的興趣並不高,曾經短暫的在旅行社工作,但最後又回到電影事業裡,從電影發行轉型成為電影製片。
田清
田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田清,1915年出生於台北,本名陳清泉。因為熱愛演戲,1940年左右加入靜江月家族成員組成的星光新劇團。戰後,田清與夫人陳蘭從陳媽恩手中接下了「鐘聲話劇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