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568個藏品
沙榮峰相關照片
沙榮峰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蔣中正總統八秩晉二華誕宴會結束後,沙榮峰(左2)偕同聯邦股東張陶然(右1)、張九蔭(左1)與白景瑞(右2)導演洽談合作。可惜因檔期無法配合,最終未能如願。
聯邦群星合影
聯邦群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8年,聯邦群星與資深影星龔秋霞合影於國際電影製片廠前。 左起:薛漢、萬重山、韓湘琴、嚴菊菊、楊夢華、龔秋霞、上官靈鳳、徐楓、趙瑛瑛、高明、苗天。
《兩傻大鬧太空》劇照
《兩傻大鬧太空》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國際影片有限公司代理發行香港電懋(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兩傻大鬧太空》劇照, 右起:丁皓、劉恩甲、蔣光超。
聯邦公司答覆李翰祥的幾句話
聯邦公司答覆李翰祥的幾句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5月13日,李翰祥導演為了合約糾紛在《聯合報》、《中央日報》刊登「請聽李翰祥說幾句話」的自白廣告,指控聯邦坑錢。 隔日,聯邦隨即也在《聯合報》、《中央日報》刊登「聯邦公司答覆李翰祥的幾句話」予以駁斥。
沙榮峰(個人照)
沙榮峰(個人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3年,沙榮峰先生在台北家中修改回憶錄。 《沙榮峰回憶錄暨圖文資料彙編》於2006年4月由國家電影資料館(即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出版。
東寶贈張陶然感謝狀
東寶贈張陶然感謝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日本東寶公司向張陶然致謝。有感於他致力推廣東寶出品的電影且成效顯著,並贈送紀念品。
《小白菜》劇照
《小白菜》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4年由香港新華影業公司出品《小白菜》,在各地創下良好賣座紀錄。 此為影片中楊乃武為小白菜把脈看診的鏡頭。 左起:羅維、黃河、李麗華、鍾情。
林黛《漁歌》劇照
林黛《漁歌》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6年,香港新華影業公司出品《漁歌》,林黛扮演漁家女。 聯邦影業從《翠翠》(1953)起,代理發行了一系列林黛主演的歌唱片。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12月7日,第2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沙榮峰榮獲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張陶然與聯邦女星合影
張陶然與聯邦女星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活動合影。左起:上官靈鳳、張陶然、韓湘琴。
澳門大血案
澳門大血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改編自1950年在澳門中央酒店的謀殺案。 ※本片由聯邦影業投資拍攝。
聯邦招考演員
聯邦招考演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6月,國際、聯邦公司招考第二期基本演員的初試現場。 由影評人謝家孝、導演李行、導演楊世慶及攝影師華慧英、聯邦制片劉仁錕主持,並由演員苗天、石雋、田鵬、高明等陪考。 此為刊登在1969年6月發行《今日電影》第三期的報導。
尤敏來台受訪
尤敏來台受訪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9年,沙榮峰陪同香港電懋(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公司明星尤敏接受訪問。
《雲飄飄》印刷劇照
《雲飄飄》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4年《雲飄飄》劇照,林青霞。
流浪三兄妹
流浪三兄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語言別標示為國語。 ※自立晚報刊登之本片首輪電影廣告無標示各家戲院上映之語言別。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有國語及閩南語送檢資料。
《光明》工作照
《光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34年,當時位於中國江西省的南昌行營政訓處電影股(中國製片廠前身),為應文宣政策需要,以35mm手搖Parvo攝影機架在推車上拍攝第一部劇情片《光明》。
《歸來》劇組合影
《歸來》劇組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8年上映的《歸來》,由宗由導演,華慧英擔任攝影師,攝影助理是洪慶雲,使用中影自有的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拍攝。 前排坐者左2為黃曼、左3為張小燕、左4為穆虹。 後排立者右1為梁銳、右2為唐青、右6為華慧英,左1為魏平澳、左5為導演宗由。
《大橋情淚》工作照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以Eyemo攝影機拍攝。 陽傘下低頭的是導演李泉溪,右3為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双面情人》演職員合影
《双面情人》演職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双面情人》劇組於拍攝現場合影。 左3是導演辛奇,攝影機前為男主角奇峰。
陳忠義、陳忠信、陳榮樹
陳忠義、陳忠信、陳榮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哥哥陳忠義、X、弟弟陳忠信、忠義的兒子.陳榮樹。 忠義製片廠在台語片時期是較具規模的「技術組」,曾承包邵羅輝、林福地、郭南宏等導演的電影技術工作。 (資料來源:《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2003)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薛平貴與王寶釧》工作人員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8月20日,導演何基明以自有的 35mm 100 呎 Eyemo 攝影機開拍《薛平貴與王寶釧》,該機只有一個鏡頭,一次只能拍攝30秒。遇到大場面變得向中影台中廠租借 400 呎 Eyemo 攝影機,該機附有三個鏡頭,可連續拍攝四分多鐘。
白景瑞與賴成英(工作照)
白景瑞與賴成英(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賴成英(右)正在向白景瑞導演(左)解說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可裝入隔音罩子中,而轉盤上有四個鏡頭座,使用的是Altar鏡頭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工作照)
洪慶雲
《盲女勾魂劍》外景拍攝。 軌道車上的是攝影師洪慶雲、左1為攝影助理涂東鄉。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 IIC。 1970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江冰涵(即郭南宏)策劃監製的國語片。
35mm Mitchell NC
35mm Mitchell NC
The Mitchell Camera Company
1932 年上市的 35mm Mitchell NC 攝影機,雖然比 Mitchell BNC 為早一款的型號,但反而比較晚才進到台灣,是台灣電影 1950 至 1960 年間最主流的攝影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