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個藏品
曾仲影
曾仲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曾仲影,1922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本名曾麒麟。中學於廈門鼓浪嶼就讀由英美教會合辦的英華書院,該校十分重視音樂教育,因此奠定了音樂發展的基礎。1941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廈門大學就讀歷史系。1946年2月來到台灣,考上台灣廣播電台,擔任閩南語新聞播音員,也製播廣播劇。
林摶秋
林摶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摶秋,1920年出生於桃園,父親林添富為臺灣北部礦業名人。1938年赴日本求學,1942年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同年底發表舞台處女作《奧山社》受到矚目,也是東京劇壇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之後因其戲劇表現突出而進入日本知名的東寶影業擔任副導演,開始接觸電影製作的觀念與技藝。
《五月十三傷心夜》現場合影照
《五月十三傷心夜》現場合影照
林嘉義
電影《五月十三傷心夜》(1965)現場合影, 照片反面以直式書寫「五月十三傷心夜,(右)林(即導演林摶秋)、廠長(信東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鄭信東(信東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五月十三傷心夜》),劇本原名《女性的條件》,又名為《青春的條件》、《女人的條件》。
《女人的條件》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女人的條件》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僅提供前5頁瀏覽或合理使用] 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台語發音,線裝本。 第一頁手寫「愛情倫理文藝鉅片,女人的條件,林博秋作」。 林博秋專用稿紙,單面,對折線裝本。 內頁多處有修正、增補或塗改的痕跡。封底手寫「流浪漢原太 第三号特務」。
《青春的條件(女性的條件)》日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青春的條件(女性的條件)》日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僅提供前5頁瀏覽或合理使用] 日文電影劇本手寫稿。字跡整齊,應該為重新謄寫後版本。 第一頁手寫「信東製薬のために、林摶秋 作、シナレオ 青春の條件(女性の條件)、1964年5月28日退稿」。 一般稿紙,單面,含人物表、分場對白,共62張。對折線裝本。
原本《女性的條件》日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原本《女性的條件》日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僅提供前5頁瀏覽或合理使用] 日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裝訂封面用毛筆書寫「原本 女性的条件」。 第一頁手寫「信東製薬のために、林摶秋 作、シナレオ 青春の條件(女性の條件)、1964年5月28日退稿」。 林博秋專用稿,單面,含裝訂封面、人物表、分場對白,共77張。對折線裝本。
《青春的條件(女性的條件)》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青春的條件(女性的條件)》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僅提供前5頁瀏覽或合理使用] 沒有封面及標題,研判應為《青春的條件(女性的條件)》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台語發音。 一般稿紙,單面,共51張。未裝訂。 內頁多處有修正或塗改的痕跡。
《青春的條件(女性的條件)》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青春的條件(女性的條件)》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僅提供前5頁瀏覽或合理使用] 中文電影劇本手寫稿,台語發音。 字跡整齊,應該為重新謄寫後版本。 第一頁手寫「林博秋作,青春的條件,女性の條件」。 一般稿紙,單面,含封面、人物表、分場對白共61張(P.8有2張)。對折線裝本。 內頁多處有修正或塗改的痕跡。
35mm Arriflex 35 ⅡA
35mm Arriflex 35 ⅡA
ARRI
1953 年上市的 35mm Arriflex 35 ⅡA 攝影機,具 180 度固定快門(fixed shutter)和反射式觀景窗(reflex viewfinder),鏡頭可放大倍數 6.5 倍。觀景窗目鏡(eyepiece)可依照視力調整焦距。
《五月十三傷心夜》工作照
《五月十三傷心夜》工作照
林嘉義
左邊是張清清(飾 阿惠,歌廳的藝名叫麗娜)與武拉運(本名王英順,左2 飾 房東)一家人。 《五月十三傷心夜》),劇本原名《女性的條件》,又名為《青春的條件》、《女人的條件》。
《五月十三傷心夜》現場合影照
《五月十三傷心夜》現場合影照
林嘉義
電影《五月十三傷心夜》(1965)現場合影。 左起鄭信東(信東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廠長(信東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導演林摶秋。 《五月十三傷心夜》),劇本原名《女性的條件》,又名為《青春的條件》、《女人的條件》。
《五月十三傷心夜》現場工作照
《五月十三傷心夜》現場工作照
林嘉義
電影《五月十三傷心夜》(1965)最後一場戲的外景拍攝現場。 照片反面以直式書寫「五月十三傷心夜(將殺青)福隆海邊」。 《五月十三傷心夜》),劇本原名《女性的條件》,又名為《青春的條件》、《女人的條件》。